2017-02-16
最近,大家可能都被《中国诗词大会》刷屏了,也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但是我们眼前不止诗词,还应该有------联,比如说余荫山房的楹联。更是文学美里的另一种享受。
余荫山房“逢景必有联”,更保留了大量清代名士如刘墉、张船山等书法真迹,散发出一股人文气息。
余荫山房的诗文联若放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之中,实在是不值一提。但其贵在“性情”二字,余荫山房凝聚了邬氏家族几代人的心血,保留的诗联可圈可点。来余荫山房游玩,除了观赏园林美景,赏阅诗文更是一大乐事也。
1.余荫山房原正门楹联
山云备卿霭 水木湛清华
释义:山云呈现出祥瑞之气,池中花木浸润于清晖之中
2.点题名联
余地三弓红雨足 荫天一角绿云深
园主邬彬家翁陈允恭所撰的名联,也是余荫山房的点题之作。“弓”即是箭,古人以一箭之地来比喻一百步的距离,意指园林面积小,只三百步的距离;“红雨”指炮仗花随风摇曳时像下着红色的雨般,指园内四时花果不断姹紫嫣红;“绿云”指园内绿树成荫,高耸入云,像一片片绿色的云朵悬挂在天空,也把园内清幽雅静的环境描写得淋漓尽致,概括了余荫山房的特点。
3.玲珑水榭南面金柱楹联:
每思所过名山,坐看奇石皱云,依然在目;
漫说曾经沧海,静对明漪印月,亦足莹神。
玲珑水榭为余荫山房核心景观,亭壁八面皆为雕花窗阁,手工之精致,无法用语言道尽。坐亭中可观八面景色,真是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这副对联为邬彬自撰,当时可能有感而发,回顾曾经游历过的名山大川、楼台亭阁,而今历经沧桑,静对余荫山房,足以心旷神怡。
4.浣红跨绿廊桥 桥柱东联
花明柳暗蝶迷路 月白风清人倚栏
释义:此联取陆游《游西山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所撰,指园内繁花绿叶,落英缤纷,足以让蜂蝶于此迷失方向。
5. 深柳堂前廊柱联:
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
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
此联为园主人邬彬自述。联中“鸿爪”本意为鸿鸟在雪中留下的印迹,此处比喻为已逝去的时光。“蜗居”即余荫山房的谦称。上联作者感叹道,过去的大好年华全部浪费在了无为的仕途之中,却辜负了家乡这片青春韶华,发出了人生何求的感叹。
下联作者指出自己之所以辞官故里的原因,希望余生能够隐居于余荫山房,邀请名流雅士,又或是下里农夫,时长三五聚会,谈诗弄文。
6. 善言邬公祠对联
惟孝友乃可传家,兄弟休戚相关则外侮何犹而介入;
舍诗书无以贻后,子孙见闻不俗虽中材未至为非耕。
上联:对长辈要讲孝道,对同辈之间要重情义,兄弟之间要团结,这样就不用担心会被外族人欺负了,破坏家族利益。
下联:我们家没什么可以给子孙后代,只有供书教学,他们学好知识,言谈举止不庸俗,即使不是出类拔萃也不至于沦落到一定要做农民才能养家糊口的地步。这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