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木棉花——瑜园21扇满洲花窗修复纪事

2019-05-16

   4月30日,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园内的瑜园21扇满洲窗修复工作完成,五一期间正式与游人见面。五彩斑斓、雕刻精致的满洲窗在余荫山房文化名片中日益闪亮,为“岭南古邑,粤韵番禺”全域旅游增添新的光彩。
   蝶恋花、木棉花两款窗扇修复
   余荫山房、善言邬公祠、瑜园等建筑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和建筑功能的改变,部分门窗缺失,影响了古建筑风貌的完整性。2015年开始,余荫山房管理处启动门窗修复工作,对园区内缺失的屏门、窗扇分批实施修复。
   2018年,瑜园西北厢房一、二层及东南一楼厢房满洲窗修复工作正式启动。经研究,瑜园多处厢房内保留了传统满洲窗窗框,其内沿有三条轨道,使得窗扇可上下推拉、前后置换。在1983年瑜园修复工程实施中,由于满洲窗原材料缺乏、制作工艺复杂、生产造价昂贵等原因,部分缺失的窗框内安装了样式简单的磨砂玻璃窗扇,与其他保存完好的满洲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满洲玻璃工坊始创人吴广标老师与余荫山房工作人员深入探讨,修复方案以保持原有的花卉形象窗棂特色为主旨,并以管理处收藏的满州窗为蓝本,完成了“蝶恋花”、“木棉花”两款窗扇的设计。


   此次修复的窗扇,窗棂使用优质木料和榫卯工艺进行制作,木作、拼装、上漆、安装严格按照传统工序进行;玻璃采用厚度为3毫米、套色层厚0.1毫米的欧洲进口纯手工套色平板玻璃;雕刻工艺采用传统手工微雕加酸蚀银光工艺,雕刻深度0.01-0.2毫米。
西北厢房一二层的窗扇为上中下三扇两组“木棉花”的方斗组合,其中四片花瓣镶嵌金色玻璃,中心花瓣镶嵌红色玻璃。木棉花素有岭南花魁之美誉,鲜艳硕大的“木棉”满屏盛开,如火如荼,道尽岭南风采。窗芯的花瓣玻璃内胆采用红色留底套银工艺,内胆题材为兰花,吴广标老师在玻璃雕刻技艺上亮出了“绣花功夫”,使得画面上的兰花兰叶线条劲利潇洒,玲珑可品。
   东南一楼厢房的窗扇为上中下左中右九扇“蝶恋花”的方斗组合,花瓣镶嵌“绿、红、金、蓝”四色玻璃,四角伴以木纹蝴蝶装饰。吴广标老师说:“四色花瓣排放是有讲究的,春绿、夏红、金秋、冬蓝,代表着四季更替。”这组窗扇最大的特色在于九块独立定制的画心,玻璃内胆采用红色脱底套银工艺。留底工艺之于脱底工艺,好比传统刻字中的阴刻与阳刻。留底是将玻璃表面以下的立体线条刻出,指凹下去的图形。脱底是显出玻璃表面以上的立体线条,指凸出来的图形。九款“阳刻”的蝴蝶跃然玻璃之上,由中心向八面蝶舞翩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妙趣无穷。


   十年坚守,复原传统工艺
   本次“蝶恋花”、“木棉花”窗扇修复工作的“核心人物”吴广标老师,自十年余前就开始致力于满州窗套色玻璃刻画工艺的复原研究。他所做出来的玻璃套色刻画,无论花鸟、人物作品,都颇为自然生动,近年来参与了顺德清晖园、佛山祖庙等多处古建筑的满洲窗修复工作。谈起为余荫山房修复满洲窗,他直摇头叹息,“好难搞,损耗大,没数为。”
2018年8月,余荫山房工作人员带了几张手绘的满洲窗设计图到顺德拜访吴广标老师。几张图绘的正是“蝶恋花”、“木棉花”窗扇设计草稿,有别于常见的直棱格窗扇设计图一下引起了吴老师的兴趣,他不停赞叹,“这要是做出来一定是精品,是高档艺术品级别!除了木工艺要求高,很多玻璃都要雕刻花样才好看。这样的满洲窗,我只参与修缮过,从没有设计做出来过,难度很大。”前所未有的挑战性深深吸引了致力于满洲窗工艺研究的吴老师,他决定承接本次修复工作。
   按照传统木窗结构和工艺,吴老师对设计图进行了数次改进和优化。从设计稿定版到开料,雕刻玻璃到拼接入榫,三道防腐漆层层保护,21扇满洲窗历经八个月的制作终于完成了安装。吴老师苦笑道:“这次制作比考试还难。木棂条全部是曲线,画心全部用平片,材料成本很高。在如此昂贵的玻璃上开介那么大的弧度,稍有不慎,整块玻璃就会废掉,前功尽弃,损耗比预期大很多。但是我们的团队最终完成了这个考验,它们将成为永世流传的珍品。”正是有这些致敬传统、不畏困难、精益求精的工匠,瑜园古建筑昔日的光彩才得以重现和传续。
   小巧精致的岭南古民居
   瑜园,位于余荫山房文物保护范围内,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余荫山房原主人邬彬的第四代孙邬仲瑜于1922年添建,以用作休憩、迎宾之所。瑜园为两层建筑,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米,有别于传统“三间两廊”的民居建筑,园内厅、房、廊、院、桥、亭、池布局紧凑,迂回曲折,把岭南园林“小中见大”的布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内庭花木争妍斗丽,观鱼桥与船厅相映成趣。瑜园与余荫山房仅一墙之隔,登上二楼将余荫山房的园林风光尽收眼底,可听雨乘凉,又能赏花弄月。园内的满洲窗丰富多彩、高雅别致,如万寿菊套色福寿窗、栀子花套岭南花果茭荷窗、套方景式横披窗等。如今由吴广标团队制作的“蝶恋花”、“木棉花”满洲窗成为几处厢房的新亮点。中西方元素在此融合,老匠人新匠人的手艺在此对话。当阳光穿过厅堂,室内光影交错,美轮美奂,满眼岭南情调。
   余荫山房是寓宗祠、书院、园林、民居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实体,建筑装饰手法多姿多彩,融合满洲窗、蚝壳窗、三雕一塑等。眼下,余荫山房正在加快古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的合理保护、利用步伐,使其昔日的光彩重新绽放,唤起人们对岭南古建筑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记忆。